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风采 > 详情

这位女学者,专门研究旅游风景道 | 旅游学人——余青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理论体系的强大支撑。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变革的时代,新业态、新概念、新趋势不断涌现,丰富的实践探索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加以总结和升华。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辟“旅游学人”栏目,特邀知名旅游专家、学者讲述相关领域旅游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他们的思考。          ——编者

 



余青,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旅游移动性、旅游交通、风景道、旅游规划等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在立足中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出版专著和译著十余部,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五十余篇论文。



余青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十余项,主持编制了中国第一条风景道:鄂尔多斯风景道;第一条滨水风景道:黄河·长城风景道;第一条朝圣道:贵州梵天净土朝圣道;第一条草原风景道:草原天路,以及温州柑橘花滨海风景道、雁楠国家公园乡村风景道、太行·易道等风景道规划。这些工作是目前国内学者在风景道规划设计方面进行的较为深入、具有开创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获得了规划委托方的充分肯定和很好的社会反响。



       去年年底公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重点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以国家等级交通线网为基础,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完善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规划》同时布局了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


       记者获悉,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中的一条——乌江风景道(铜仁段)——乌江生态旅游廊道规划于2月初进入送审阶段;随后,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3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期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提交了名为“建设国家风景道体系,打造公路旅游国家名片”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旅游风景道建设即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让道路成为风景

       2017年春节,对于余青而言,是一段繁忙之后难得的轻松。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所从事风景道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院校——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的主任,节前,她带领团队刚刚完成乌江风景道(铜仁段)——乌江生态旅游廊道规划的初稿。“本次规划提出了‘乌江风景道:1号国家旅游风景道’品牌形象以及建设成为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的样板和标杆的目标。这是一次以交通为主导的‘多规合一’规划的全新探索,是第一次对一条风景廊道进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此前的风景道规划只是对一条路进行规划,而乌江生态旅游廊道规划是对风景道网络的规划,也是交通与全域旅游、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规划。风景道网络如何规划?节点与节点之间、节点与路网如何匹配?至今还没有学者涉及这些,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所以难度也较大。”余青说。


       今天,余青已是国内公认的风景道研究方面的专家。可是,10余年前,余青对于风景道还很陌生。


      “那是在2005年,我们做了温州、西安等地的旅游规划,2006年又做了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旅游总体规划。与温州、西安等国土密集、人口紧凑型的城市截然不同,鄂托克前旗地广人稀,用传统的点面状景区景点的做法,势必出现交通时间过长、游览时间太短的问题。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思考,从哪入手寻求创新?”余青回忆说。


        至今,余青仍清楚地记得,那天清晨实地考察时她们发现了一条非常美的公路,景点就分布在公路两侧。“我们突发奇想,能不能用一条路把这些景点串联起来。这里既毗邻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又是游牧、农耕民族的结合区,且位于成吉思汗陵和西夏王陵中间,是成吉思汗的三面战旗之一。游客可以驾车穿越这条公路,体验草原、沙漠、荒漠等多种风光,感受游牧和农耕文化的交融。后来,我们提出建设中国第一条风景道——鄂尔多斯风景道。”余青说。


       2007年,《鄂尔多斯风景道总体规划及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同年,余青在其作为作者之一的《风景道的规划设计:以鄂尔多斯风景道为例》一文中这样写道:“鄂尔多斯风景道从修建性规划的角度,对风景道景观及植物配置设计、游憩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标示系统设计、声音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经启动了鄂尔多斯风景道建设,并作为鄂尔多斯西北部地区品牌旅游产品来打造。”


     “其实在2005年编制《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时,我们也提出过温州柑橘花滨海风景道的概念,那是国内首次提出风景道规划,不过那时还只是把风景道作为旅游总体规划的一个‘项目’。虽然称为风景道,但是依然是从公路改造提升的角度规划的。而鄂尔多斯风景道总体规划则是在将风景道建设变为一种‘现实’的前提条件下,全面探讨这样一条道路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如何进行规划。”余青说。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

      2007年之后,余青开始搜索有关风景道规划建设方面的资料,然而很快她就失望了。因为在国内,大多数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根本没有设置与风景道相关的机构或是学科,更别说有经验可循了。于是,余青将目光转向国外。


     “我发现,美国是风景道的发源地、主要实践地和研发地。美国依据1995年提出的保护和促进风景道发展的官方推广计划——国家风景道计划,建立了泛美风景道、国家风景道和州级风景道三级体系。到2013年,美国已经评出了37条泛美风景道和170条国家风景道。美国国家风景道计划的出发点是‘致力于取得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平衡’。其价值和意义在于:为美国国家风景道建设提供联邦投资,获得一定的经济资助;促进地方政府和公众对风景道建设的重视,加强对道路景观、历史、生态等价值的保护;作为汽车旅游的重要线路,带动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余青说。


       那段时间,余青发表了很多介绍美国风景道发展建设方面的文章,让国内学界得以全面了解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美国国家风景道计划主要包括基金和提名两部分。基金指由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拨款,是一种资助和可回收的专项基金。提名指各州级风景道可以向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提出申请,通过国家风景道秘书处和国家风景道委员会组织的评定,成为泛美风景道或国家风景道。国家风景道计划不是强制性的,但得到了各州的普遍重视和广泛认同。目前,欧美国家涌现出一大批闻名于世的风景道,比如美国蓝岭风景道、德国浪漫之路和城堡之路等等。其中,位于美国东部的蓝岭风景道是道路规划、景观设计、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游憩等有机结合的卓越案例,700公里的风景道每年迎来超过2000万名游客。”余青说。


    “给风景道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余青说,风景道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的、自然的、文化的、历史的、考古的和增进游憩价值的景观道路,是交通价值、景观价值、游憩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多重价值的融合。风景道所具有的充分拓展旅游和旅行途中的景观观赏功能,在将惯常的旅行成本转变为旅游者的特殊旅行收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满足了游客旅途中的多种游憩需求,同时也顺应了旅游业尤其是自驾车旅游迅猛发展的趋势。它通过线性路线,将点、面状的旅游景区景点连接成网状旅游目的地,对于面状、线状产品是一种最经济、最直观、最深刻的体验方式。因此,风景道改变了传统的围墙内的旅游风景区开发模式,是一种很好的线性旅游开发模式,是对点、面状旅游开发模式的补充和完善。风景道还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风景道建设涉及交通牌示系统、旅游信息咨询、加油站、休闲区、安全救援、自驾车营地和住宿设施等服务游憩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的交通道路费用收益,还因为其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连接了高速公路休息区、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而为途经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呼吁顶层设计 

       去年那场沸沸扬扬的草原天路该不该收费的争论,余青也关注到了。


       草原天路位于张家口市,是燕赵、秦汉、北魏、北齐和明清多代长城遗址保护区,是中原与草原、农耕与游牧的交错带,具有极高的自然和文化品质。近几年,草原天路在网上人气飙升,自驾车游客蜂拥而至,草原天路正在从一条县道发展成为一个以道路为载体的线型旅游景区。


      然而,蜂拥而至的自驾车游客,给草原天路带来的却是堪称毁灭性的破坏。“一条路成了开放型的线性旅游景区,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围场式的景区,该不该收费,怎么收?谁来投资?这也是我国在风景道建设发展中需要认真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经验,因为我们的车流量、人流量跟美国不同;张家口地区开放较晚,处于旅游发展的初期阶段,资金、建设、管理等各方面条件都很有限,而草原天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资源,已经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是我们的供给跟不上;同时,随着大量自驾车游客一同到来的还有垃圾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当一条公路变成了一个完全开放的景区,该如何发展、如何收费、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实事求是对待的问题,尤其需要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对风景道在我国的发展进行规划。风景道的发源地美国也是从顶层设计方面入手,把风景道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从属性、制度、投融资、标准再到监管等诸多方面统筹发展的,出台了风景道技术指南、营销指南、投资指南等一系列指南,以此来引导各州风景道的建设。”在多个场合,余青一直在呼吁,我国风景道建设需要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


     “近些年,国内一些省市在风景道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我所知,贵州省在风景道、旅游公路建设方面走得就比较快,他们的经验是摸索出了一条‘交旅结合’之路,即把风景道的建设纳入省级公路建设规划中。浙江省也提出了建设‘美丽公路’。这两者虽然都是风景道的建设,但也有差异,浙江是一种存量型的建设,更多的是在现有公路体系的基础上改造提升、提质增效、完善游憩功能,融入更多适于游客的内容。而对于贵州这样比较原生态的地方,更多的则是在做增量,也就是从建设初期就用比较新的理论来引领道路建设。”


       余青说,在我国,风景道的实践速度超过理论研究步伐。“总体情况是各地建设风景道热情高涨,规划需求强劲。目前,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旅游局都在积极推进风景道建设。但从宏观层面看,缺乏风景道规划、建设、管养维护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各地实践缺乏有力的指导。推进旅游与交通的真正融合,需要理论体系的强大支撑,才能减少蜂拥而上的建设大潮中的盲目性和破坏性。总之,风景道大发展的社会实践亟待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理论的指导。”余青说。


原题:《余青:把道路作为旅游吸引物》

——转载自《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