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成券商扩张利器 集团军模式成大券商专利

2014年07月24日信息来源:2014年07月24日

    同样经营一家大券商,上一任总裁强调的是依法合规,而近年来新任总裁强调的则是创新。“并不是我们不重视风控,相反,我们更深切地意识到,作为金融机构的证券公司,管理风险不是规章制度,而是具体的业务。”这家券商高管意识转变折射出国内券商在经历几年的规范发展之后,真正开始在市场化导向中向成熟发展,而并购重组已不再是风险处置的手段,正成为企业扩张的利器。
    目前我国证券行业总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元,仅相当于美国现在水平的6.27%,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作为证券行业最为传统的经纪业务,2013年为759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比例依然高达48%,与美国18.35%的水平相比依然较高,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证券行业发展成熟度依然很低。从行业集中度看,目前我国证券行业集中度较低,券商之间业务同质化较为严重。因此,并购重组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拥有雄厚资本优势的券商将引领创新业务的深入发展,提升业务收入的多元化。
    随着证券行业的深入发展,未来证券行业发展将更为明确地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基于经济发展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证券行业总规模的增长,二是行业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形成在国内具有绝对优势的几家超级投资银行,并逐步有能力与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比肩。
    纵观国内券商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国内券商并购可说经历三个阶段而今渐入佳境。从最初的分业管理、牌照经营,到风险处置,到后来的谋求积极扩张。最初的重组并购在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以来,我国实行银行、证券业分业经营,并清理信托、财务公司下属的证券公司,从此拉开国内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序幕。
    第二阶段的重组主要源于风险事件,1995年的“327国债”事件和1998年的君安事件,都直接促进了两次券商间的整合,并诞生时下的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其后,多家证券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被动重组。2004年证监会全面启动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期间关闭南方证券、闽发证券等29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券商;第一证券、金通证券、天一证券等多家地方券商被接管后收购。
    第三阶段则较为主动,自中信收购里昂、海通收购大福证券以及国金收购香港粤海证券以来,券商积极海外展业。如今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在进行中的重组,再不是彼时的迫不得已,更多了积极主动的市场化行为。从被动走向主动,券商用了近20年。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集团化运作是国际证券市场上券商组织和管理的主要模式,在我国分业经营的条件下,证券公司集团化运作主要采取证券控股集团的形式,以证券业务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已经把控股公司作为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的方向,不过目前集团化还只能是大券商的专利,因为投行子公司以及资管子公司等的注册资本都要求5亿元以上,在以净资本为考核的前提下,母公司多数要求有资金实力才能完成。
    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券商间并购以同业并购为主,而欧美等券商则在混业的范畴下以跨行业大并购为主。虽然分业监管仍旧存在,但金融市场的需求是混业的,因此很多券商发现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必然要跨界经营,盈利模式也可以向多元化转型。海通证券继收购整合香港大福证券后,2013年公司成功收购恒信金融租赁,是内地首家控股融资租赁业务的券商,该公司已获批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公司,跨境业务平台逐渐完善。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券商也地处金融改革试点前沿的上海地区,这必然也将促使这些券商思考金融跨界经营的可能性,行业发展面临新的突破。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并购整合的良好机遇打开,率先把握行业周期和抢占整合机会的券商将成为行业新一轮发展的佼佼者。
中国证券报 2014年07月22日

分享: